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2-09   动态浏览次数:10

发布者: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作者:摄影:来源:社会学院

  

2022年12月3日,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本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对公共管理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新命题和新挑战。会上来自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基于中国特色国情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或分享前瞻性的见解,或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助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开幕式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主持,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为会议致辞。阎校长指出讨论公共管理学科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实践,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视角下的公共管理研究,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不同院校专家学者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会议第一阶段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主持。复旦大学的竺乾威教授做了题为“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合作—集中体制下的治理创新”的报告,他指出在处理国家社会市场关系时,应从政府权力着手解决问题,将政府的领导权和治理权分开。武汉大学的丁煌教授做了题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报告,他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功能。四川大学的姜晓萍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共管理学科的使命”的报告,姜教授总结和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具体内涵与属性,以此为基础明确当今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与教学的使命。南京农业大学的欧名豪教授在题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状况分析”的报告中结合实际数据总结论证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特点。东北大学的孙萍和张雷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前沿问题思考”和“基于区块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的报告。孙萍教授认为新时代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张雷教授指出,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到社区居家养老体系的构建当中是大数据时代下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社会养老资源配置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文光教授在题为“我国县乡村三级的治理体系功能完善”的报告中以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的形成演变为背景提出当前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竺乾威主持第二阶段主旨报告。武汉大学的刘伟教授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治理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中国特色,并有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上海交通大学的樊博教授做了题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初探”的报告,他详细的介绍了应急管理学科的内涵、应急管理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并总结了学科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济大学的程名望教授做了题为“入主流,有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报告,他提出第一轮技术变革推动从管理迈向治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展开。复旦大学的李瑞昌和朱春奎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行政的基因与基理”和“公共服务与人民幸福”的报告。李瑞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行政有中国特色,有其特有的基因和基理。朱春奎则提出建设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南开大学的尚虎平教授做了题为“从“行动性”保障公民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到孵化多向度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程、逻辑与未来”的报告,深入阐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事业进阶的历程以及发展意义。华东理工大学的陈丰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风险防控机制”的报告,他全面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并就当前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带来新的挑战提出完善重大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议。会议最后,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郭圣莉教授作总结发言。此次论坛的开展既有宏观层面议题又有专题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为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公共管理发展皆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