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景观规划系举办了华东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暨景观规划系风景园林专业建设10周年系列学术会议第三场专题论坛——“生态、廊道与建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刘颂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渊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李翅教授、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专家马扎·索南周扎教授四位专家受邀进行线上分享演讲。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书记赵菡致辞,对四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
刘颂以“市县域生态空间规划的三种范式”为题,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转型进行了讲解,认为针对城区尺度、市县域尺度两种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不同,规划方式也应不同,并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提出了恪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态网络、动态弹性思维下生态空间的多解规划三种市县域生态空间规划的范式。
朱渊以“城市更新中的TOD慢行构型”为题,从更新引导的慢行延展、慢行延展的更新辐射、更新辐射的价值重组这三个层次递进讲解,通过例举横滨港、伦敦国王十字等多个国内外案例,探讨TOD公共交通导向下城市更新的存量的保护和增量的开发,以及慢行系统构建等问题。
李翅演讲主题是“廊道体系——构筑国土空间的未来形态”。他从对自然的认识到城市自然有机融合共生引出廊道这一重要的空间结构形式,介绍了荷兰自行车交通体系廊道、雨洪管理蓝绿空间廊道、曼哈顿高线公园廊道等国内外多个著名廊道体系的构建案例,并分享了其团队在岳阳地区综合性项目,探讨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廊道体系的构建等。
马扎·索南周扎演讲主题是“喜马拉雅的圣装——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他从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生态美学价值、文化交融视野下青藏地域民族建筑、从全人类的高度看青藏高原极地人居四个单元进行阐述,介绍了藏族建筑的生态智慧,打破常规思维从民族建筑的特色、隐喻和象征文化上升到对人居环境的思考和未来展望,最后对布达拉宫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四位专家也认真解答,指点迷津。